教你如何自己去除体内湿气——家庭医生来源:济南家庭医生作者:张大夫浏览数:306次
湿气难缠!湿气,并不是夏天专利,一年四季都会沾上,很多人想要了解关于祛湿的方法。而且,还强调是那种毫不费力、最好躺着就能做的方法。 家庭医生为你介绍一种躺着就能祛湿的方法!在介绍方法之前,先来简单判断一下自己湿气重不重。 湿气重不重,请自查这6个地方就能判断 1、舌头:舌胖大,两侧有齿痕,舌苔厚腻。 2、大便:大便溏烂,黏滞不爽,马桶难冲干净。 3、身材:通常肥人多湿。 4、精神状态:头脑昏沉,身体困重,整个人懒洋洋不愿动。 5、皮疹形态:肿胀、糜烂、渗出明显。 6、瘙痒部位:湿气重浊,易侵犯人体下部。瘙痒多发于阴囊、小腿、脚部。 知道了自己湿气重不重,大家伙再来了解一下“边睡觉边祛湿”的方法。睡眠中赶走湿气,用这3招! 总结一句口诀就是: “二艾三窝四穴”。 在睡前试试艾灸2个穴位、按揉、拍打3个部位和4个穴位,祛湿又通经脉。 1、艾“两穴” ①阴陵泉穴:在膝盖下方,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,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处。 ②足三里穴:位于小腿外侧,外膝眼下三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处。 方法:足三里灸3~5分钟,阴陵泉灸1~2分钟。 家庭医生温馨提示:以下4类人不适合艾灸 1.热证病人:比如正处于高热、抽搐、炎症发作期。 2.孕妇:尤其在孕早期时,不要在腹部施灸,否则容易导致流产。 3.阴虚有热者:多表现为口干口苦、舌红苔黄、潮热盗汗等。 4.糖尿病病人:多存在感觉障碍,对外界温度不敏感,容易被艾条烧伤。 2、揉、拍“三窝” ①腋窝:在腋窝处有极泉穴,是心经的重要穴位。常按揉可疏导心经郁火。 ②肘窝:肘窝外侧的曲池穴是人体关键“排污口”,可以经常揉、拍。 ③腘窝:拍打腘窝中心的委中穴,同样也能达到“排污”的作用。 方法:每周或隔周在肘窝、腘窝处连续拍打5~10分钟,会出现青、红、紫、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(类似刮痧时候的出痧反应)。 腋窝按揉没有时间和次数限制。 3、掐、揉“四穴” ①阴陵泉穴:阴陵泉穴,脾经上的排湿大穴!它是一个管理身体水液的穴位,能调节体内的湿气,刺激这个穴位,可以有助祛除体内的脾湿。 ②足三里穴:是调理脾胃的第一穴,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。每天睡觉前按揉几分钟,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。 ③承山穴:小腿后面正中,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小腿腹肌肉的凹陷处。 ④丰隆穴:小腿外侧膝眼和外踝连线的中点,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,胫骨前缘外侧1.5寸(中指、食指并拢的两指宽)。 方法:每天坚持掐揉以上四个穴,至少各10分钟。 家庭医生温馨提示:按揉以上穴位时,会有明显的酸胀感,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后酸胀感减轻,这是湿邪渐散的征兆。 除了上边介绍的方法,大家还可以通过敲京门穴、推脾经。 1、敲京门,推脾经 ①敲京门:京门穴属于胆经,但又是肾经的募穴;每天随时随地用空心拳头轻轻敲打这里,数量不限,越多越好! "肾主水,为水脏",人体内水液的潴留,分布与排泄,主要靠肾气的推动。 ②推脾经:经常推一推三阴交及阴陵泉,湿毒跑光光。因为三阴交到阴陵泉这段属于脾经,脾主运化,有运化水湿的作用!脾的功能正常,水湿就不可能聚集。 具体方法:从三阴交穴开始向阴陵泉穴推。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的交叉点,可以调动肝、脾、肾这三条经络的气血以通畅脾经。然后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,反复地推。 四种常见食物,让你越吃湿气越重 湿,有两个来源。一种是外部来源,经常住在气候潮湿的地方,或者经常淋雨涉水,就容易被湿邪侵袭。还有一种,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不调导致的。而饮食不合理,引起的脾胃功能失常是最常见的原因。所以,要少吃下边的食物,否则湿气会加重。 1、辛辣食物 辛辣吃多了会让你体内湿气加重。这是因为过食辛辣食物,会生内热。然后热邪常和湿邪一起“狼狈为奸”,人就容易生病。比如麻辣火锅、川菜、湘菜、还有大家最爱的小龙虾,都要少吃点。 2、冰凉食物
尤其到了夏天,和小龙虾一样受欢迎的,还有冰啤酒,下班后,大排档里吃得嗨喝得欢。劝你最好少喝!因为过凉的食物,容易损伤阳气,导致脾胃虚寒。脾胃阳气被伤后,就会大大助长湿邪的势力,体内湿气自然就更重了。而且,酒本身就“性热而质湿”,不论从保护肝脏还是祛湿的角度,都要少喝!此外,冰凉食物比如冷饮、凉菜等也要少吃。 3、凉茶 清热解毒类的凉茶如癍痧凉茶、廿四味凉茶等,性味比较寒凉,频繁饮用也可导致脾胃虚寒。 相对而言,薏仁祛湿茶、五花祛湿茶没那么寒凉,但如果天天都喝,也对脾阳有损,反而越祛越湿。 家庭医生温馨提示:当喝凉茶后出现没胃口、拉肚子时,往往意味着脾胃受损,应马上停止饮用。 4、湿热水果
芒果、菠萝、榴莲,不要多吃。
褥疮治疗案例
|